王健林放言再投50亿(首期)做万达电商,这是自2012年初万达做电商起的又一标度。同时万达电商又换了一茬CEO\CTO\COO。
万达做电商没什么做不起来的,有资金、有用户、有品牌。急于盈利可能是最大障碍。另外,万达电商一定不要去学已经成功的那几个,万达电商应该以O2O为主,服务为主,走自己的路。
万达地产是成功的,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住上万达的房子。万达电商的O2O服务也一样,先不要试图服务全体市民,可依托万达地产先开展周边服务。
网上有个帖子说万达的职工食堂,取材都是万达基地的绿色果蔬。把这一部分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扩大服务范围,就是成功的第一步。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万达产品可靠放心。
即使在大型超市里,面对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消费者依然不能确定是否百分百可以放心。这是目前中国的特殊环境。万达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可行的检测体系,用万达的品牌去做背书,保证货真价实。相应的建立供货检查、处罚、对消费者的保证和赔偿等体系。
这样的食品范围,肯定不是愿意做几站公交去买便宜菜的大妈们会选择的。但是一定是80后小家庭、90后们愿意选择去购买的。品质安全、服务方便、出了问题有解决的地方。价格因素并不那么重要了。万达特供,也许就是一个稀缺资源了。想要进入万达特供的产品目录,也就不那么容易。而且,特供一定是稀缺的,不能满足百分之百的。就像丁磊养的猪,不容易吃到啊。
万达特供要每次进货都检查,要防止内部腐败。能做到万达特供食品,比安监局标注的还放心,就成功了。你的检测项目要比安监局多,稀有金属、水源、配料、辅料等等都要查。
要做万达电商,就要奔着几十年的目标去做,就是要奔着最好的品质、最好的服务去做。不要像其他那几个先便宜拉人气,然后上市套现。你王健林有房产、有金融等其他来钱快的产品,就踏踏实实为百姓服务一回吧。
当然,这个最底层的食品保障体系是很难做的,可是国家不为也是企业的机会。要达成像法国、日本那样的从农牧生产到供货的全渠道合理安排、监测,既不伤农又满足供需,就不仅仅是电商那么简单了。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
如果王健林又做了一个京东或淘宝,也无可厚非,那也叫电商。就像街边店多了去了,你一定要进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