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8-05-20

打车出门办事,的哥在听救灾捐助的新闻广播:某某企业捐款XXX万元……
我随口问:您捐款了么?
的哥:捐了,捐了60元。
我问:捐哪里了?公司组织的?
的哥:在公司捐了20元,在住的小区捐了20元,昨天回村里办事也赶上了,捐了20元。
……


网上,媒体对企业的捐款数目,对名人的捐款数目,有很详尽的统计。
网上,对捐款企业、捐款名人的早晚、数目多少,有详细的记录。
互联网时代,留下脚印一串串


捐款,本来是善举。捐款,本来就是凭着良心,
媒体张榜,本意是表扬企业捐助的善举,
然而,好评、恶评都跟泥石流一样,泛滥了。
业内熟悉的互联网公司里,阿里巴巴、谷歌都卷入了“捐款事件泥石流”,万科更是说不清道不明,甚至看到了中新社发表的评论里,提到了万科做例子。


“捐款事件泥石流”的本质,在于中国人有比富的心理?有仇富的心理?起码某部分人有吧。
专门借捐款这事挑拨是非的人,选的都是大企业,尽管与事实不符,却对企业声誉造成了伤害。
比如谷歌,捐了2000多万,还被人指责;比如阿里巴巴,总计捐助超过5000万,却被说成一元。


关于捐款的道德分析、品质分析、慈善制度等等有更多专家论述,我只想从企业公共关系传播的角度讲讲看到的例子,供企业今后借鉴。


1、予判灾难大小、衡量企业自身影响力、快速捐赠。
2、时刻关注进展,适时追加捐助。
3、企业领导人不要随便说话表态,要交由公共关系出口统一处理。
4、捐助的方式不仅仅是捐款。但要先捐款,再采取别的方式(派人、派物、组织活动),顺序重要。
5、企业捐助、企业员工捐助、领导人个人捐助、号召网友捐助要分开处理,也要注意顺序。
6、慎用捐助行为做宣传,适可而止。
7、名人,炫耀之心切不可有。
(上述主要针对大企业、知名企业适用)


大企业、大人物,平日里享受着普通人们对于强者的崇拜与艳羡,自然就没有被同情与原谅的权力。个人受点委屈没什么,不要因处理不好反而让企业受到伤害。


最后想说,所有捐赠的企业与个人,都是好样的,包括那个朴实的“的哥”。

转发李开复一篇博客,全文如下:


————————-


 


最近,在网上、论坛上、博客里,有许多朋友关注各大公司在赈灾方面做了什么。


 


虽然我更宁愿埋头做事,做出真正的贡献,但是面对大家的关注,我也愿意提供下面的信息。


 


首先,谷歌公司所做的事情:


 


在捐献方面:


(1)    五月十六日,谷歌承诺捐出两百万美金(一千四百万人民币),投入赈灾和灾区重建工作。


(2)    谷歌员工在全球募捐,共有六位员工承诺匹配其他员工的捐赠。总共募捐超过两百万人民币(谷歌中国只有五百多员工),每天都在增长。


(3)    根据公司政策,每位员工每年的捐献,公司进行同比的匹配。此外,针对这次地震,公司加倍了匹配上线。


(4)    五月十三日,推出全球募款平台,面对世界所有用户(例如,你在美国搜“china earthquake”或数百个类似的相关词就会见到我们的广告)。谷歌的一个特点就是全球的众多用户,这么做可以增加影响力。谷歌并出资让合作伙伴网站也显示这些公益广告。总共广告价值约三百万人民币。这个广告推出一周已经得到接近七百万人民币的募款。


上列捐献总共价值为两千六百万人民币,包括谷歌和员工捐赠的一千九百万元。据我所知,谷歌的捐赠超过了谷歌过去对于天灾的捐赠,包括缅甸风灾,也包括美国的911


 


在产品方面:


(1)    地震形势图:一个特殊的Google地图提供相关地震信息。这个地震图融入了各种信息,让大家可以实时看到四川汶川当地的地理位置、全国各地最新的抗震救灾情况和捐赠链接。这是地震后的第一款产品。


(2)    灾区亲人搜索引擎:利用了Google自定义搜索引擎Google App Engine,搜索网上寻人社区、网上数据库、医院网站等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散播四处,而且往往在网页搜索排名不高,我们经过上百人不眠不休的工作才找到并录入足够的数据源。


(3)    公开灾区亲人数据库:在此非常时期,赈灾比竞争重要,所以我们公开了所有的数据库,欢迎任何网站、电话查询、或其他的搜索引擎使用。


(4)    地震方面的论坛:与天涯合作,投入相当的人力,应该可以从内容的质量看出。


(5)    整合搜索中与首页:整合各方面结果,让用户能够更快理解地震方面的情况。


(6)    资讯、视频、博客、图片搜索:在这些服务内,推出了最新的地震信息。


(7)    卫星地图:地震发生后,为帮助政府尽快了解灾情状况,谷歌在全球范围内紧急调动各项资源,寻找实时卫星图片,并免费向中国国家地震局和测绘局提供数据支持。 在多方协助下,我们已经获得于 5 14 日和 15 日连续两日拍摄的最新灾区卫星图片,并已于第一时间提供给抗震指挥部门做赈灾部署决策参考。 你可以在这里下载相关的地标: 并在 Google Earth 件内打开后,看到加载上去的最新四川卫星图片层。


(8)    物资需求平台:我们收到了自四川震区政府和摄制组的求助信息的要求帮助寻找需要的物资,又启动了员工,想尽办法把想捐赠的人和需要的物资联系起来。我们正在推出一个这样的平台,也在和类似的网站合作,共享资源,用谷歌地图API作为基础,尽快让物资与需求结合。


(9)    动员Adsense 站长:一批众多又是互联网的专家。开通AdSense 抗震爱心联盟,争取个站长的帮助,把物资、捐款、寻人等信息尽快的经过他们的网站和影响力推向全中国的网民。


(10)专注灾区:只要对灾区和难民有用,我们乐于推广别的网站的服务,包括其他搜索引擎。我们也把我们的资源、数据提供给任何需要的网站。我们乐于见到别的公司在再我们的基础上做出比我们更好的服务。


 


 


有关我个人方面:


 


我的第一批捐赠是在五月十四日,总额五十万人民币。除此之外,之后我在五月十六日在公司内部又进一步承诺从今天起,每一元来自谷歌中国员工的捐赠,我都会进行同比的匹配,总共的数目是没有上限的。我个人认为爱心不必用金钱来衡量,为善也不必求人知,所以在此之前我没有公开这些数据。但是,大家这么急迫的需要知道,我也愿意回答。


 


除了个人捐赠和公司的赈灾行动、抗灾产品之外,我也在想:我还能如何做出其他有意义的工作?作为一个熟悉中美国情的业余作家,我这几天写了两篇英文文章。第一篇是呼吁外国人募捐的文章,已经在谷歌全球博客刊出,将被转载。第二篇是有关地震时的一些感人故事,希望能帮助外国朋友看到中国人的团结、勇敢、和爱心。除了增加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理解和尊敬之外,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化解前一阵中美之间种种误解和不愉快。第二篇文章今天清晨五点刚刚投出,希望有影响力的美国媒体会采用。届时,我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这就是为什么这篇博文今天才出来。虽然我也在乎大家的期望和议论,但是我认为上述的种种工作才是我的当务之急。事有轻重缓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最后,下面是一些有关谷歌在抗灾方面的文章:


http://www.gseeker.com/50226711/eecaecac_148637.php


http://google.blogoscoped.cn/html/y2008/m05/1758.html


http://www.gseeker.com/50226711/eccaec_148763.php


http://sysku.com/blog/post/405.html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5/blog-post_102.html


http://it.enorth.com.cn/system/2008/05/19/003285325.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519/11384883830.shtml


http://www.022net.com/2008/5-16/454246262689059.html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5/blog-post_4038.html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5/260.html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5/googler_18.html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5/blog-post_949.html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5/blog-post_9358.html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5/blog-post_14.html

2008-05-15

新浪公布08年一季度财报 盘后股价上涨11%


新浪公司董事会已批准公司副董事长、代理董事长汪延自2008年5月13日起升任公司董事长。


数据显示,网络广告市场进一步增长,网络媒体方兴未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SP业务的收入开始回暖,“新浪移动增值业务营收总计217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9%,较上季度增长了16%”。


SP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春节?TOM转型?


几年不变的新浪,终于在产品层面开始有了变化。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表示:“我们在第一季度取得了极佳的开端——广告营收加速增长,移动业务持续回升。广告业务的杰出表现有力地证明,新浪作为国内领先的网络媒体和品牌广告平台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同样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随着新浪空间(SINA Space)和新浪网络电视(SINA TV)的推出,我们在Web 2.0产品线的建设方面继续成功推进。”


截至2008年3月31日,新浪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总额为5亿1160万美元。这么多钱足以支撑新浪有更大的变化。


想起邓小平的一句话:“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里面,由于奥运的原因,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估计都还会有更大的增长。尤其是宣布了奥运战略的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中国雅虎等等。


2008年重大新闻事件不断,也为网络媒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很好的外部大环境。

2008-05-13

向汶川地震中受苦受难的同胞致敬!


我最先是通过QQ群里一个昆明网友发来的消息知道有地震发生了。刚把这个消息记录在网上miniblog,就感觉头晕,传到北京来了。


根据新华社的消息,汶川地震到北京有感觉,前后时间约8分钟。在5-6分钟的时候,从网上得到了消息。互联网够快!


可是一直不知道震中在哪里?各地网友纷纷说有感觉,更让人判断不出来,只能意识到是一个大地震,因为很多地方都有感觉了。


后来看报道,才知道是四川汶川。但在前半个小时里,没有网友能确定震中。在大约1个小时后,询问成都的网友,大多不在线或没回应。想来他们已经跑到街上去了。


后来看报道,当地通讯一度中断,电话都打不通,互联网也就没什么用了。


当地的很多人,是通过广播,知道震中、震级这些消息的。并且在随后的地震防御极少中,不断提示人们带上收音机,以便听到最新的消息。


点对点的传输,终于又输给了广播。


那么移动互联网有戏么?看来在真正的灾区中心,互联网、移动网在那一刻都派不上什么用处。昨天在夜里22:00的时候,央视也没办法联系上汶川的任何消息。


互联网用久了,感觉可以在网上听广播、在网上看电视,收音机—-这个中国人家庭最早的家电产品,恐怕早就当破烂卖了。


具备收音机功能的手机,不知道在这次地震中有什么显著作用,有没有救了什么人的命?


具备收音机功能的手机的厂商,应该好好挖掘几个用户案例。这个平常没啥用的功能,也许这次真的帮了大忙。


汶川天灾难挡,全国人民相助。刚刚查了一下,腾讯捐助了、新浪捐助了,好样的企业。


不好的感觉是“百度娱乐号召网友捐钱”,你一个股票最高的企业,自己不捐钱,却号召网友捐钱。


真搞!!


————————–


分众:100万
海信:600万
盛大:100万
苏宁:500万
英特尔:30万美元
瑞星:100万
联想:300万
方正:200万
松下:50万
腾讯:100万
新浪:100万
搜狐:200万
巨人:100万
空中网:100万
CNET:50万
阿里巴巴 200万
迅雷 50万


 
TECHWEB员工自发捐助8000元

2008-05-12

红本女事件本来并不是我最近关注的事件,但它依然进入我的视野。想必其他泡网、或者关注IT的人早已知道。


红本女事件说明了即便是联想这样的大公司,也开始重视口碑传播;搜狐这样的大网站,也开始了口碑传播的服务。


相比之下,与其热闹那些某某姐姐,不如实打实地推荐一些良好的生活方式给大家。在红本女事件中,图片所显示的主人公的生活方式,还是积极向上的,值得肯定的。


看到一些网友的意见,认为有虚假的成分。主要集中在偷拍这个问题上。


偷拍,可能是这个事件策划过程的一个小噱头。不过对于我这样不是从头关注这个事件的人来说,是不是偷拍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否质疑,红本女本身已经传播开来。


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一点的是,堂堂正正的宣传,何必非要去“偷”。


不要说网友非“偷”不看,这不是根本原因。


根据大度咨询口碑传播的经验,我认为:深刻理解口碑传播,不局限在想定的范围和方式,随时可变,随时跟进,才是口碑传播的突破。


 

2008-05-04

SNS迅速火遍中国互联网,记录一些使用感受和对SNS的看法。
校内和占座只是去注册过,没有深玩,因为毕竟不当学生很多年了。
只是简单说说,想到哪就说哪儿。


海内胜在中文格式清新,海内,能让你感到一种自己格调的坚持,尽管有很多网友反对这反对那,但他们在坚持一些自己的原则。坚持,就会有利有弊。海内的影评非常好用,影片库也比较全。twitter比较火。


一起网败在使用感受非常不好。首先是新弹窗太多,浏览一会就会发现打开了很多个一起网的窗口,互相之间的转换毫无逻辑,极其容易迷失。与facebook相距较远的页面格式,也不容易被人接受。好处是平台构架足够丰富,但内容填充与火爆就需要更多时日。海内网员工在测试期间霸占太多位置,并有强烈的自恋情结与排外情节,非常不利于发展。一起网的广场,或者说首页功能又没有走通常的路线,所以使用感受还是受影响。一起网是吧SNS与个人应用结合得比较好的,但还需要进一步开发组件。资讯信息过重会影响前期SNS么?一起的互动好像滞后或者不及时,泡一会会觉得没意思。可能是没有twitter的原因。


开心网的开心组件值得称道,很容易吸引第一批人,并且迅速增加熟悉度,给了用户邀请朋友足够的理由。弱点在于战略高地不明显,不能仅仅靠娱乐黏住用户。开心网的音乐设置比较好。开心网有硬盘共享,完全有可能把电影做成像音乐一样可以在线定制下载,然后观看。虚拟IDC可以帮这个忙。调查比较火。


总得大势


SNS平台太多了之后,搬家软件会不会有?或者说,站在所有现有SNS之上的服务很快会诞生,就像搜索对于新闻。个人为中心的SNS,就像个人博客,起码需要个人数据中心。


豆瓣那样的早期以某个功能为主的网站趋向SNS化。或者说,豆瓣(等专项网站)应该向所有SNS网站提供独特服务。


群组功能都不太热。(原因?)


那家SNS能迅速进入浏览器插件,或者说下一步客户端软件的SNS上来,会有所不同。客户端SNS可以从个人数据中心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