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微软高调处理显示决心。
从2006年开始,微软就同雅虎进行谈判,希望收购后者的部分股份,包括向雅虎出售MSN网络部门,换取后者的小部分股份。此次在收购雅虎的这个事件上,微软此次采取了高调处理的办法。公开发表声明、公开报价、借助媒体力量、组织业内以及资本方的观点等等,既表示了微软的决心,也将雅虎逼到了不容回避的境况。
2、微软选择的时机是最好的时机。
是雅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股价最低点。美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实际上是对经济市场不利好的一个影响。受美国宏观经济影响,美国互联网公司比较低迷,特别是雅虎这种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受到的影响很大。
3、对雅虎方面的信心造成深刻打击。
微软的高调处理,打击了雅虎执行层的信心,也动摇了雅虎投资者的信心。直至造成雅虎董事会中的一部分独立董事与创始人兼CEO杨致远之间产生分歧。对于雅虎的股东来讲,相信这个超过62%的议价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4、保证雅虎股东的利益。
过去3年来,微软平均收入增长15%,利润增长26%,资产回报率为35%。过去3年及过去一年内,微软的股价分别为股东带来28%和8%的回报率,显著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对于股东及投资人来说,将手里的雅虎股票换成微软股票,意味着能有更好的收益保证。
5、有广泛发展空间。
在线广告持续增长,广告平台经济、搜索引擎扩建的资本成本和研发有着显著的规模效益,这使行业合并后的发展有广泛的空间。雅虎缺乏创新的动力或者说运营的推动力。微软与雅虎的整合,理想的状况下能够推动双方的发展,应对来自google的垄断性竞争布局。
6、增大研发能力提高运营效率。
双方结合的工程资源人才可集中于研发的优先事项,如单一搜索索引和单一广告平台。联合起来就能释放出新的创新水平,提供更强的用户体验,突破搜索和新广告平台的能力。其中许多突破是目前双方任何一家公司没有的能力。合并还能消除多余的基础设施和重复的经营成本将提高合并实体的财务业绩。
7、雅虎将必败。
此次微软收购雅虎的行动,对雅虎已经造成极大创伤。即使小概率事件发生,雅虎最终没有卖给微软,雅虎也不可能再有独立的、能让投资人满意的发展。雅虎回应微软的理由仅仅是价格低,并没有体现独立发展的决心。也许雅虎会卖给别人,但无论如何,雅虎全体的信心、信念已经难以再支撑雅虎的发展,资本方也不再看好雅虎。
今天看到几条这样的新闻:百度公司: 07年中国之最在线广告平台百度超新浪;百度在07年超越新浪成为中国最大在线广告平台;
我认为这样的新闻传播,将对新浪造成巨大的打击,并且新浪还手都不很容易。这样的新闻彰显百度的野心和傲慢;也显示了新浪的落籍和无奈。
对于互联网专业人士来讲,百度的广告和新浪的广告是不一样的。百度的广告以搜索引擎广告为主,并归在搜索引擎广告这一分析领域。新浪的广告是门户在线广告。两种广告的影响力至目前尚不可同日而语,对于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来说,新浪广告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搜索引擎广告,各自的投放价格也有很大差距。这也是研究机构一直分立研究的原因。
这次,百度借助某咨询机构的数据,故意混淆两种广告的特性,仅从总收入来对比,将百度自己列为中国最大广告平台,居心险恶。
这种事情,大量的企业很难判断,势必对新浪的广告销售造成一定的阻力。
当然,百度正在逐渐加强类似门户广告的收入部分。但百度这一部分的收入和新浪的差距巨大。百度混在一起说的目的,就是想更多地吸引门户广告类别的广告投放者,因为这个价格更高。这个宣传,也会对搜狐、网易、腾讯等其他网站造成不利因素,但受打击最大的无疑是新浪。
百度和新浪的严重对立来自新浪与google的合作之后。百度也早已自居为中国第一门户。对于腾讯,也许百度还有所顾忌。对于新浪,百度已经公开掠夺,从各个方面。
而软弱的新浪,你总是不吭气。这是为什么呢?
春节前后这段时间,网络视频一直处于多事阶段。新的网络视频管理条例让投资人、网络视频运营者出了一身冷汗;艳照门的视频与照片让香港警察一头雾水;今天又来了一个美国六大电影巨头状告迅雷 索赔人民币700万元。
早在07年3月就传“美国电影协会(MPA)有计划将起诉中国的网络资源聚合巨头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而美国电影协会在中国挥起版权大棒起诉互联网公司的更早纪录是2006年。目的就是配合美国商务部向中国施加压力,打开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
从全球视频的发展趋势来看,以YOTUBLE和迅雷为代表的新技术,冲击了传统的电影产业。传统电影企业垄断多年的市场面临全面倒塌的危险,必须重新建立市场的游戏规则。而这种重建,是传统电影企业不愿意的。历史的经验证明,面临挑战的一方,“惯常的作法是先往死里剿,实在剿不灭了才放下大棒,举起胡萝卜。”
对于来自互联网的冲击,美国电影产业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2006年2月,美国电影协会在美国、瑞士、比利时等地区起诉了十几家网站,多数是P2P类网站。不过一直没有起诉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同样在2006年,华纳兄弟娱乐集团开始使用BitTorrent的P2P 系统发布电影和电视节目。
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发展让娱乐产品有了更多市场输出形式,比如DVD、互联网、手机付费下载电影等,这些领域的利润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也正是这个问题上利益分配不合理促使了好莱坞编剧大罢工。
在美国,网络视频版权这个问题目前也没有解决好。美国传媒业巨头维亚康姆公司就起诉热门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及其母公司谷歌,指控Youtube网站发布的逾16万个视频片段侵犯了维亚康姆公司的版权,索赔10亿美元。
中国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中国每年只引进20部电影。好莱坞的产量大约每年500多部。美国商务多次呼吁中国放开电影发行市场。互联网之前中国影民只好靠盗版碟,现在有了更快更方便的P2P,不止是电影,热播的美剧也都及时登陆中国大陆。这不由得鬼子不着急。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在2007国际版权论坛的演讲中就指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包括P2P在内的文件共享技术如何打击了传统的正版发行商,而是在于发行商在新的背景下,如何先于他人进入新的发行产业生态链。中国唱片总公司音乐总监马小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时代发展来看,网络崛起是必然的。从积极的方面看,它也将为传统影视音乐产业提供一个新的消费市场和发展机会。”马小南认为,传统公司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运作规律。
迅雷因庞大的影响力率先被告,接下来可能就会是其他的视频网站。互联网成为主要发行渠道是迟早的事情,但发展过程肯定是一波接一波的诉讼,最后达成利益分配的合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能被六大公司当成主要目标,迅雷的影响力可见很大,相信新技术战胜老传统一定在不久的将来,毕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不可当。正如孙正义的伟大预言——“下一个伟大的公司必将在视频行业”。
奇虎网低调启用新域名qikoo.com,变身奇酷。低调的有些意外,问了一圈,奇虎居然没有人出来解释为什么。只好猜了。
奇虎这个域名,以后专门做搜索,比较符合这个域名的特性。专门做经验搜索。
奇酷这个域名,用来做内容网站。毕竟需要内容来支撑广告。早就听说奇虎要改版,现在内容改版还没有进行,先换域名,显然是为内容改版做准备。
奇酷的内容会怎么变呢?像新浪成为党的喉舌,好像公信力不够。像和讯成为财经门户短期也不可能。难道真的专做社会新闻,成为社会新闻的门户?当初我记得是要整合各地都市报。现在会去走奢侈品?时尚的路线么?或者借助经验搜索,成为“生活门户”。如果所有的家庭主妇都上这个门户,也不错。
到底要怎样定位,树立什么样的品牌是关键。靠社会新闻增加PV,就像打鸡血,就像便宜的神舟电脑,很难翻身成为高端品牌。
360客户端的资源,怎样转化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看QQ客户端当年的发展历史,1999年2月开始有了QQ,但是直到5年后(2004年5月),QQ才开始搭建内容网站。又过了2年,QQ内容网站才有了广告收入,到今年,仍要努力为广告收入来打翻身仗。
不过据说360团队还是很有想法的,把通用客户端转变成具有个人属性的客户端,会给人无尽的遐想。但归根结底是新的服务点在哪里,QQ的轨迹是,先做无线服务(短信,历史阶段的原因比较大),然后是互联网增值服务(卖小衣服之类),然后是进军棋牌等游戏。
那么现在的网民需要的服务,或者说未完全开发出来的服务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