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元年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有很多种说法。年头最早的是电子邮件说,就是在中国发出第一封跨国电子邮件,就算中国互联网源头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到底是谁发的?目前也有争议,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时间有1986年8月25日和1987年9月14日之争。
按照邮件的话,中国互联网起始应用就应该是1986年了。也就是张朝阳去美国求学的那一年。
1991年,美国老布什总统签署了“高性能计算和通信法案”, 拨款60亿美元创建国家研究和教育系统(NREN),专门用于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共同提高国家的信息基础系统(NII)的建设。这个法案的签署,标志着信息高速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范畴。
1993年美国副总统戈尔(1993-2001)提出一个标志性的口号,“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中国政府方面,1993年3月12日,中央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即金桥工程。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
1995年8月9日,Netscape公开上市。Netscape的IPO募集了1.4亿美元,其股价更是从每股28美元飙升至74.75美元,Netscape的公司市值达到了22亿美元。这是互联网界的第一次IPO,互联网股票的第一炮震惊了世界。
1996年1月1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1996年4月雅虎上市。
1996年9月6日,吉通开始向社会公众提供国际互联网通信服务。
1996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硕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前方向北1500米,就是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
1996年11月15日,实华开公司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旁边开设了实华开网络咖啡屋,这是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
1996年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开始全面启动。ISP-ICP于一身。
1997年1月1日,第一家政府新闻网站,人民网开通。ICP时代开始
1997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第一家商业(ICP)网站chinabyte开通。获得PCWEEK授权使用他们的内容,这项合作3个月后终止。之后,chinabyte开始翻译国外的内容,请人写专栏,同时建立自己的编辑队伍,做原创内容。后来的新浪联系董事长姜丰年,也为当时的chinabyte写过专栏文章。
1998年2月,搜狐网站推出,模仿雅虎模式。但这只是为了拿投资,3月,张朝阳拿到了第二笔投资210万美金。也是在这年2月,丁磊最终答应将中文免费邮箱系统以不到100万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广州电信。
1998年6月之前,丁磊根本没重视过“网络门户”这个概念。一天,一个国外大网络门户站点的老板告诉丁磊,他们一个月的广告收入高达25万美元。这句话让丁磊猛醒,他意识到网上广告将可会成为网站最有前途的收入,回来后,网易就将首页向“门户”变了个脸,心想事成,网易改版后不到一个月,访问量激增。
1998年;9月15日,Sohoo推出2.0版,明确宣布要做中国第一网站;9月22日,网易全面改版,朝着中文网络门户方向迈出了第一步;10月20日,原四通利方论坛改为四通在线,宣布推出网络门户站点,尔后(12月)收购台湾华渊合并,推出新浪网。
1998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首次突破一百万大关,达到106万户。中国互联网在1998年走入门户时代,这一年,才是中国互联网大举兴起的一年。
资本层面看,张朝阳是正统的风投;丁磊是卖邮件系统挣钱来做网站;新浪王志东早期是用四通的钱,是打工者的状态。这也就决定了后来王志东以及新浪的命运。也就有了后来的说法:搜狐是张朝阳的,网易是丁磊的,新浪不知道是谁的。
1998年5月,因巨人大厦倒掉的史玉柱借款50万开始脑白金的运作。
1998年10月,3721成立,并且推出了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