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09-25

陈永正离开中国微软,微软欧洲败诉。并不像写在这里的这个先后顺序。


记者采访的时候,我说陈永正的离开对微软中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中国微软改变不了什么,要看美国微软怎么变。


微软败诉的根本原因,还是心理上想着一家独大,要把操作系统做大做强。大公司、大人物的心态没有改变。


但互联网已经在开始改变这种从大出发的世界格局,所以从大出发的微软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


其实可以反过来想,即便办公软件等其他软件全部都网络化了,操作系统还是需要的。网络化的操作系统应该往小里做,能启动上网功能即可。其他功能作为选配。也就是在微软的产品线里增加一个最简版的操作系统。功能全面的vista也卖。让用户自己去选择。


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大多数人还会选择全面的微软服务。我向微软应该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否则,微软倒掉也是活该。有了简版,欧盟也没话说了。


————————————————


李彦宏要招研究生了,题目如下:


如果我们假设搜索质量好的搜索引擎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增加市场份额,用这些研究成果来预测搜索引擎的市场发展规律的话,几乎全部的预测都是错误的。那么评价一个搜索引擎好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翻译一下这个题目:google的搜索质量好,但市场份额不好。那么评价一个搜索引擎好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到李彦宏的一个心理想法,他承认google的搜索质量比百度好,甚至还有别的也比百度好。因为题目的逻辑就是市场份额没有增加的搜索引擎质量好。


想到另一个例子:脑白金的销量利润都十分巨大,不过没有人会说脑白金质量最好。就像摄影佳作的浏览量永远也赶不上美女图的浏览量一样。


 

2007-09-07

昨天去参加了新浪奥运战略发布会,下周一去参加搜狐的奥运战略会。看到最近很多关于新浪和搜狐的报道,大多偏重于事件本身,所以想说几句其他的。


中国互联网广告占中国整体广告市场的3-4%,美国互联网广告所占的比例超过10%。这还仅仅是比例上的,具体数额中美双方本身还有差距。所以,中国互联网的广告市场并不大,还有很大的可成长空间。


但是有成长空间并不意味着就能快速成长。最近几年来,正是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等等互联网公司在教育、培育着互联网广告市场。


去年围绕着世界杯,搜狐和新浪就开展了一场你争我夺的较量,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最终的结果是搜狐和新浪在去年2、3季度的广告收入都有增长,财报都很漂亮。


对于北京奥运这样难得的机遇,双方出来说说话,表表态,很正常。言辞里面有些口水也很正常。通过这样的对手模拟训练,各自的营销功夫都会得到增进。并且,我感觉到的双方的敌意并没有多么深重。陈彤所表示的那句:告诉某些人,奥运应该这样报道嘛!还包含着几许幽默。


总之,我觉得双方的争斗比互联网其他家的争斗文明的多,共同炒大市场应该是默认的共识。并且我也相信,北京奥运会带动双方广告份额的增长,这对整体的互联网广告市场是有益的。


至于会不会因为双方的争斗,把互联网广告的价格给降低了?我想那应该是个案。

2007-09-05

近日,新浪搜狐的第一门户之争轰轰烈烈,但还远远没有到达高潮。昨天张朝阳紧急召见了媒体;明天新浪将广邀记者。这场纷争一直要持续到明年,明年奥运会结束后,可能才知道谁能拿到中国网络媒体品牌广告的金牌。


张朝阳:搜狐超越新浪成中国第一大门户网站
搜狐新浪互指对方Alexa排名问题存在作弊行为


相争的核心还在于奥运广告之争。第四季度,将是很多广告大客户制定明年广告计划的关键时期。新浪搜狐之争理所当然。


广告客户,很难知道到底哪一个网站的广告效果好。甚至连广告公司也不很清楚。特别是对于banner这样的广告形式。对于新浪搜狐这两个网站,广告主的做法是,每家都给一些广告费,新浪比例大一些。这种惯例成为传统,几年没有变。


搜狐现在想说的就是,这个比例该变一变了,最好搜狐比例比新浪多,至少也一样的比例。


那么,拿什么来说服广告公司和广告主呢?事实是双方都没有好的数据例证说明自己比对方强百分之多少。在这种局面下,新浪总要好一些,起码可以说:你看某某企业给我们的就比给搜狐的多。


我个人的观点:新浪目前网络第一媒体的地位还在,搜狐还难以比肩。但是对于广泛的网民群体来说,在搜狐及其网站群上滞留的时间人次总和超过了新浪。


解决新浪搜狐之争的根本变化,将由新的广告模式来终结。当所有互联网广告效果能够由广告主自身的销售情况来感知的时候,左右口头之争,所有弄虚作假都没有意义了。


当然,这是未来的理想状态,好在技术的发展正逐步趋近这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