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5-11-23
11月22日微软Xbox 360主机的北美上市,200名狂热的游戏爱好者不顾彻骨的寒风,冒雨来到位于曼哈顿的游戏商店门口。

奇货可居的Xbox 360真的弄出了“奇迹”。由于市场抢手,美国各大零售上在22日当天就宣告售罄。排在队伍后一半的玩家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的得到豪华版Xbox 360,他们对此表示十分懊悔。

一部分利欲熏心的买家半夜三更回来就上eBay转手倒卖。附加游戏套装的660多美元的Xbox 360有人居然喊价2500美元。亚马逊网站表示,从22日凌晨到太平洋时间中午,共有1800台Xbox 360在网上被转手。

软件巨头表示,Xbox 360登陆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的时间分别为12月2日和12月10日。

盛大盒子现在还没有全面开卖,只有一个系列现在在义乌试销调研,试销的价格是6850元人民币。折算下来比Xbox 360的官方价格略高,但比黑市价低多了。不过盛大介绍说,会有不同配置不同价格的盒子供消费者选用。全面开卖的日子预定是在新年前,但具体是哪一天还不知道。

国外的一个专栏作者写到:“我已经对Xbox 360有二点不满:我不能直接将有线电视插头连接在它上面;不能将它用作Wi-Fi基站,为笔记本电脑提供无线网络服务。为什么我的客厅需要3台而不是1台机器,思科、康卡斯特可能会满足我的要求,微软也许会生产Xbox的附件来提供这些功能。”

盛大的盒子能够做到上面所说的一点:“据介绍,目前盛大“盒子”可以同时接通有线电视光缆和电信宽带,既可进行在线业务,也可实现IPTV(网络电视)的功能。在陈天桥的设想中,客厅里的电视装上“盒子”之后可以打牌、浏览新浪新闻、玩盛大同时运营的12款网络游戏——只要是网络上能玩的,它都能让电视做到。”(说明:Wi-Fi基站的问题,盛大盒子可以通过一个USB外接的无线AP来实现。可能xbox也能?)

Xbox 360中最大的变化是处理器上的标志不是“英特尔”或“IBM”,而是“微软”。微软许可了IBM的PowerPC设计,并在新加坡找到了第二家处理器供应商。不要小看这一变化,这表明Xbox 360将完全是微软打造的,它再也不会贴有“Intel Inside”的标签。

盛大的盒子,CPU应该是英特尔的(从有过的盛大与英特尔合作的报道推测,目前还没有第三方评测过盛大盒子。)。与Xbox 360一样的是,都能够用于上网冲浪、看有线电视节目或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目前,这些功能的实现Xbox 360需要借助于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2005 PC(软件系统)。盛大EZ center是基于WIN XP PRO 或HOME 版本的。

微软的可怕,在于它一方面提供协助给盛大,另一方面自己也出一个xbox 360。盛大的决胜点在于储备了适应中国客户的内容,这要让中国的广大市民适应、认可。“盒子”的软件包EZPod先行开售,应该也是盛大内容先导的一个策略。

对于目前最活跃、最愿意接触、购买此类产品的用户,应该是以前接触过xbox、ps 这些游戏机的客户。他们的观念不容易改变,他们从来是认为国外的产品更好、国外的游戏更好的人群。这是盛大下一步推广上的难题。

目前盛大网站ez.sdo.com 上面有各地销售联系方式,还有电话定购热线。在盛大盒子正式开卖的那一天,不知道会不会也出现排长队、买不到、有人倒卖这样的热景。

微软曾表示将在3个月内售出300万台Xbox 360。盛大还未透露首期销售计划。只是有一个预估人群:首期“盒子”的目标人群,是2.5%高收入家庭。若按照这样推算,盛大首期准备300万个盒子的话,可能也会供不应求。

通过推出Xbox,微软可能会破坏其核心业务━━Wintel PC,它用一种完全由微软打造的平台将英特尔、戴尔等以前的合作伙伴挡在门外。

盛大也许会得到英特尔更多的支持,因为微软抛弃了英特尔。

很多年来,中国的很多家庭一直都在考虑,家里到底需不需要一台PC。这点可以从“dvd、电视远比pc在家庭中的占有率大”得以映证。PC更多的是以工作、学习需求进入家庭的。

观念和价位,是最终决定盛大盒子成败的因素。xbox想要进入大面积中国家庭,也是一样的条件。

其实用电脑做为家庭娱乐终端是一种趋势,因为电脑是惟一能够实现三网合一的硬件产品。

intel关于PC家电化有一套理论的,他们的构想完全是从硬件技术的角度来出发的。

微软是从基础软件角度(慢慢渗入自由硬件)去占领市场。

盛大从合作入手,站在微软和英特尔的肩膀上前进(但是没有关键技术),靠对中国用户的了解和适应中国用户的内容取胜。盛大最终的想法是,不管谁的盒子进入了家庭,你们都用盛大的内容是最好的了。

2005-11-15

???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日前接受了以色列电视2台的采访,当被问及“您依旧每日按时起床、上班的动力是什么?”盖茨回答说他要开发出比当前PC机功能更加强大,更加易用的新产品。“我希望在未来10年内实现该目标,这就是我的动力所在。”

??? 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认为他说的是真心话,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认为他是在唱高调。我个人认为,盖茨说的是真心话。因为财富对于他来讲早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无独有偶,在中国企业家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

??? 张朝阳在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企业家精神”专题会上发言时称:我们生活的目的是工作,但工作的目的不是生活,不是个人享受。要齐家治国,要让国家为自己而骄傲。

??? 5年前,在赚到第一个100万的时候,陈天桥曾对妻子雒芊芊说过,挣到1000万就不赚了;真赚到1000万的时候,他又说,做到1个亿就不做了。现在,成为首富之后的陈天桥说:我要让全中国人可以在家随时愉快地学习、娱乐、沟通,用盛大赚到的钱为大家造福。

??? 同样是拥有财富的人,也许都有造福人类的想法,但举动却大相径庭。Google只说他自己不做恶,DELL夫妇虽然在东南亚海啸中捐款与盖茨一样多,我们看到的跟多的是戴耳在中国市场上的攫取。相比微软、IBM、英特尔在中国的投资、扶持来说。所以,尽管符标榜也许给戴尔赚了很多钱,他,甚至戴尔本人,也很难比得上柳传志、杨元庆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

??? 相对于这些大企业来讲,成长中的企业更难抛弃“赚取财富是主要发展动力”这个带毒的大力丸。今年4月份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是《方正科技祁东风:方正拿到微软最低价》,我刚一看到这个文章的时候就觉得好玩,前几天不是说联想拿到了微软的底层技术并且拿到了最低正版xp OEN版的价格了么,怎么又出来一个最低价。仔细一看,文章中说的方正与微软的合作是在微软与联想的合作之前,大约是3月20日左右的事情。因为发表日期的滞后,所以把人搞晕糊了。

??? 时间顺序搞对之后,因为联想的合作在时间上的最后,那么应该大致上是联想拿到最低价了。想了一下之后,觉得这个事情其实真得很无聊,最低价能怎么样呢?企业宣传自己拿到了最低价,无非是想要表明自己具有最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对于单一的一个消费者来说可能得到的实惠是很少的,甚至可以忽略。

??? 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宣传自己拿到了最低价,是吓唬对手么?还是要透露出你比其他竞争对手和微软的关系更好?对于自己的员工来说,宣传拿到了最低价,意味着能赚来更多得钱来发奖金?

??? 单从这个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某些企业还没有能力去为全人类作些什么。那么你就努力去做,不要出来耸人听闻,或者是丢人现眼。这不,前两天“中国搜索”开始宣传他自己“率先提出先为网民垫钱,构建MP3下载收费体系雏形”。

??? 中搜方面的开价是网民每成功下载1首MP3,中搜付给唱片厂商1分钱,与唱片公司普遍期待的0.99元一首歌的价格相距甚远。这项宣传立即遭到了自我炒作的评价。

??? 在中搜这个提案出来之前,华旗冯军的“爱国者”收费下载网站也已经宣布推出了。聪明的冯军把MP3硬件产品巧妙地和最热门的搜索概念联系到了一起,仿佛进退都自如了许多。

??? 从宣传企业或者企业发展的技术手法上来说,中搜、华旗的这些策略也可能还算精彩,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是把大众的利益放在最前面的。这取决于他们企业自身的能力,也取决于这些企业家自身的素质。

??? 老话说,贵族不是一两代能培养起来的。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企业家,也不是仅有财富就能诞生的。首先他要想到大众的利益,要做出让国人、国家能因他而骄傲的事情。这与盖茨仅凭个人富可敌国并不能让人折服的道理一样。

2005-11-14

在这么一个外观类似DVD、功能类似PC的铁家伙面前,全部的中国媒体、厂商、企业家、发明家集体患上了词语贫乏症,愣是没有给它一个合适的名字,只能把它叫做“盒子”。不同厂商的产品叫不同的盒子:盛大盒子、海信盒子、长虹盒子……在这一点上甚至不及许多年前的盖茨,他好歹还有一个维纳斯计划中的机顶盒的叫法。

这个事情的难处在于,如果直接叫PC,中国市场上已经有了太多死去活来的PC品牌。叫家庭上网机?好像不能完全显示它的功能,叫家庭游戏机?又有被众多学生家长抵制的危险。可以肯定的是,它不能被叫做机顶盒,因为那样会有政策危险,并且功能上也的确不是。它能拥有DVD、录像机、音响、PC、游戏机、KTV的全部功能,道理上应该是被叫做数字家庭中心,数字家庭主机,或者数字家庭组机。如果时髦一点,是否可叫数字工作站?数码工作站?

PC是个人电脑,这个新家伙进入了家庭,是否应该叫FC?HC?? 叫HC可能太便宜慧聪了~~

有人说“个人电脑就是指家庭用的电脑”就是PC。所以设想,变化应该在C,不再是computer,而是center。

pc在老百姓中得以快速流传,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电脑。那么这个盒子是不是可以叫做潘多拉?好像不是很吉利,也由此可知万万不能再叫盒子。

换个思路。咱这个宝贝是放在机器底下的,叫“机底盒”?不妥。有模仿之嫌,而且模仿的比原来还低,从顶到了底。不过这个底,体现支持,可不可以叫卡座?卡拉PC?

卡拉pc好像不错,不过会不会大家以为它只能服务于唱歌?另外,葛优把这个卡拉糟蹋了,他已经弄了个“卡拉是条狗”。

再换一下想法,超女比较火热,咱叫个超级PC?不过最早以前好像就有super pc之称,那还是286时代呢,现在倒退回去不好吧。

还是回到家庭上想吧,家里最需要什么?钱。叫来钱PC?太世俗。家庭需要交流,叫聊天PC,好像不务正业。

现在你明白盛大给它起个名字叫“EZ CENTER”是多么的无奈了吧?

简单地说,就叫“中央电脑”吧 “CENTER PC”。来自中央的,总还是信得过的、高端的东东。

谁有更好的想法?

2005-11-13

英特尔CPU事件已经有一阵子了,单纯从媒体反映这个方面说点事。
it168最早推出那篇评测的那天,只是QQ里面的很多专业的人士看到了,并知道事件的重要性。但是,连续几天并没有引起大的媒体反映。
it168说稿子发表之前,给英特尔的人看过,英特尔没有“正常的反应”。
既然没有反应,it168就一点要站在消费者这边替消费者说话了,总不能两头不沾吧。
我想很多的编辑记者不会比我看到这个消息晚多久,但当天和第二天肯定是没什么声音的。我这边也只有一个作者转到了他在我们网站的blog上,因为我们不能直接转载it168的文章。
事件的放大偏偏来自于一个it168编辑都没有听说过的报纸信息时报,网络开始纷纷转载,新浪也突然想起来做一个专题。
我并不想猜测各个媒体报道的先后顺序的后面有没有什么关联,我是想到了另一个事情—-华硕笔记本黑屏的事件也是在这几天被几个大论坛揭露出来了。两个事情相比较,一个是消费者已经直接受害,却没有几家重点去关注;一个是CPU可能有改动但还没有消费者直接反映出来受害或不好用,已经满城风雨。
可见两个品牌的差距。
it168对华硕笔记本也有报道,和其他论坛的不太一样,但一样的结果是也没有被放大。

今天又是it两会,刘九如领着一大帮人在神侃。他们是不是都应该向it168学习?不要英特尔的广告,要消费者的利益。如果那样,该下课的就不再是王超什么的了。也就是说利益没有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以舍弃的,达到一定程度就很难舍弃了。套用英特尔此次事件报道中经常看到的一句话:厂商知道、媒体知道,消费者不知道。

这些可以综合出一个案例:

大品牌 小品牌
英特尔 华硕
新浪 it168

相互的交叉反应,达到的不同影响效果,可能获得的利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

消费者在这所有的过程中、案例分析中,只不过是一个隐性的目标因素。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被挂在嘴上。

2005-11-09

域名启用www.yahoo.com.cn

上面原来是雅虎中国,改成了雅虎。不定制的话,只有搜索框。

这两个举动被称作“这两个举动无疑表明从9日开始,雅虎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隶属于阿里巴巴旗下。”?? 实在看不出因果关系和必然联系。

比较有意思的话:“都会走弯路,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连阿里巴巴也走过弯路,不要说雅虎了”

新闻稿中难懂的话:“阿里巴巴CEO马云认为,新雅虎从业务侧重点方面来看不同于Google和百度,Google注重的是全球搜索服务,而百度已经明确表示,百度将继续侧重于立足于中国的中文信息搜索。马云表示,新雅虎将专注于搜索,并且雅虎搜索要做的是做一个中国人自己做的面向全世界范围的中文搜索。”

记得范曾写过一个小短文,文中说,“语焉不详、或者含混不清,大多因为心灵不纯洁或心智不全”。

网络视频已经火起来了,并且已经火到了一定程度,只是内容、产业链、监管等一系列事情依旧杂乱无章。

前几天刚有花花公子看上苹果视频的新闻,今天又得到了腾讯要改进视频功能的消息。这首先是大资金厂商要进入的消息,另外,腾讯的客户端如果也驾驶视频的掠夺,也是十分可怕的。比如猫扑的猫仔队客户端,就可能要受到冲击。腾讯这次的反应比进入C2C要快了许多。

BT在国外受到打击,反向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国外的视频产业链快要完成了,需要堵住盗版或者不付费的漏洞。而中国市场来说,还是免费——-放水养鱼的阶段。必须整体忽悠大发了,才会有利可图。

目前在国内发视频财的还是一些小网站,结合着短信定制、擦边球的视频内容在搅浑水。我们希望有大的网站来领军这个产业,这样才能尽快规范化,才更加便于产业链的形成。这个道理和百度因MP3被告的道理一样,有了足够大的企业,才会有足够大的影响,许多问题才会被重视、被解决。

视频内容方面,除了现在流行的一些,教育方面的视频内容,未来也应该是很大的一块市场。101网校可能又要收新的费用了。

??? “百年奥运首设互联网赞助商,张朝阳帅搜狐折桂”,将这个标题放到网上的时候,这一事件的发布已基本结束,搜狐为这个事件的发布准备了已经有一个月了。

??? “正式签署这个协议,是在11月2日”张朝阳回国创业互联网十年的第二天。张朝阳说,一大摞文件,签的手累,但心里非常高兴。“十年来最高兴的事”。

获得此次机遇决非偶然

??? 互联网公司所有老总里面,张朝阳爱运动,好像是世人皆知的事情。最早从****广场滑滑板,到今年率领“美女野兽”团爬雪山,包括在时尚先生杂志上的张朝阳先生的肌肉照片,无不显示出张朝阳爱好体育。出任中国艾滋病形象大使,也让人们知道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张朝阳的形象。更加难得的是,张朝阳一直是搜狐的掌门人、标志性的代言人。这方面也是别的互联网公司的老总不能比的。

??? 2001年的七月份,搜狐参与组织了企业家包机去莫斯科申奥,张朝阳带队。2003年,搜狐委派两名员工去奥委会工作,工资由搜狐发,上班在奥委会那边。至今年、至签署协议,这两个青年还在帮助奥委会工作,并且还会继续下去。

??? 2004年,成为NBA中国区官方网站、签约女网公开赛、签约F1赛事官方站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是搜狐在体育报道方面所作的积累和贡献。还有组织人员前往报道希腊奥运会。成功的报道这些赛事,并且准确及时没有出错,都很难的。

??? 在搜狐,还有一个叫陈陆明的青年,一直带着几个人在跟踪奥运项目的进展。从北京奥委会设立互联网赞助、招标、应标、评标,到最后搜狐拿下这个项目,都是陈陆明在第一线努力争取的功劳。就在协议签署下来的那一天,陈陆明被提升为搜狐副总裁,全面负责今后搜狐与北京奥委会的合作事宜,包括北京2008官方网站的建设、报道等等。

签约奥运能给搜狐带来什么

??? 首先,能给张朝阳,给搜狐的董事会、给搜狐的员工带来巨大的信心。2005年以来,张朝阳面对外界的质疑多次表示搜狐的矩阵结构一定会发挥威力,搜狐的长远目标是百年老店,近期目标是3、5年后在同类网站出类拔萃。因此,如果这次签约的所有任务完成得好,恰恰是在这个3、5年中,可以令搜狐有一个飞跃。

??? 第二,带来广告收入方面的增长。搜狐承建北京2008官方网站,官方网站具有报道权、采访权。并且可以很方便的与本届奥运会的TOP赞助商、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合作,因为官网可以发布上述这些企业的广告。不是这些企业只能给、或者一定需要给搜狐投广告。但是这些企业会因沟通的多,而对搜狐有更多的了解,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广告产品。

??? 第三,促进搜狐内功的提高。虽然说在技术上搜狐和竞争对手的差别并不大,北京奥委会也不是因为技术最好而选择搜狐。但是要保证在今后的报道中快捷、准确、畅通,搜狐整体上下的执行力、创新性都面临考验。张朝阳也一定会要求自己的团队在这些方面更加精进。

??? 第四,搜狐品牌知名度、形象的进一步提高。这方面勿需阐述。

??? 第五,门户网站的格局可能因此而变。如果搜狐把上述几方面的事情都做好了:内功提高、广告增加、品牌优秀,那么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的竞争格局将有可能因此而改变。

可能存在的风险

??? 什么事情都有风险,历届奥运方面体育营销的竞争都是很激烈的。体育营销要注重系统化和连续性,品牌非一日铸就,同样,体育营销短期效益是明显的,但是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则需要长期有效的重点持续。

??? 来自竞争对手方面的冲击,也是要提前防范的。虽然此次互联网赞助商是唯一的。但是,对手完全可以赞助一个运动队,赞助主题活动、公园等。也就是说,对手不会因为你去的了唯一的赞助名额而倒下,反而会从更多的角度来参与竞争。??

2005-11-07

今天一上班就收到两个人事变动消息。都值得祝贺一下。

成长在名人身边的中展在中国企业家养精蓄锐了一年,还是回归到了市场这个口。他曾经在搜狐、TOM都是做市场。

京华名记张见悦身上又多了些责任,不过他说“不废武功”,依旧会在第一线报道。

赛迪网总裁熊平正式离开赛迪网,创业51CTO网站。

刚刚要天冷了,消息却都是热乎乎的。

2005-11-06

因为业内马上要有关于体育营销的合作将要公布,今天看了一些体育营销方面的东西。搜索里排名靠前的居然是慧聪网关于体育营销的一个专题

去年,体育营销就开始在it行业热起来了。联想赞助奥运、明基赞助欧洲杯、网易自己搞多城市体育活动、搜狐签约F1和女网公开赛等等。

看了一圈资料,感觉到即便是被人们称赞的三星,也难直接找到赞助奥运与企业效益提升的衡量标准。倒是央视这样的媒体在体育营销中不用赞助(用的是购买直播权)就挣了很多钱

2004年6月18日下午,央视就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为雅典奥运会的5个特殊广告项目举办了“奥运特卖”广告招标会。尽管这还只是央视奥运广告账房小试牛刀之举,但它却当场征服几个“金”力充沛的大鳄——昆仑润滑油以3280万元的天价将最被商家看好的《奥运金牌榜》独家特约播出的广告时段揽入囊中,成为央视广告招标的又一“标王”。蒙牛则以2350万元夺得《雅典今日之星》的冠名权。美的集团在招标中以1500万元取得每天奥运精彩回顾栏目“精彩瞬间”的独家冠名权。这也是近年来美的集团参与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投入广告费用最多的一次。除此之外,央视的老客户健力宝、劲霸男装、三星电子、东风福特汽车等30多家企业也参与角逐。央视特卖的总收入为9590万元,马国力介绍说,与之前5160万元的总标底相比,飙升85.85%。

企业就不能那么容易了,杨元庆说:一般的TOP的企业,大概一份赞助金要配比三到五倍市场的推广的投入。因为企业自身没有、也不是媒体平台。

那么如果兼具媒体特性的门户网站如果通过赞助获得了奥运官方报道权(获优先权),会怎么样呢?我觉得应该比联想这样的企业通过奥运赚钱要容易许多。

?

一个体验中心的揭幕,被联想搞的轰轰烈烈。联想自己说这是联想在全球开的首家体验中心。请了全国不少的媒体去参加捧场。

上图是店门外左边的墙上挂着的介绍牌,倒数第二行的“寄此”好像应该是“藉此”。又觉得“寄”也有寄托、寄予的意思,所以“寄此”是否也能说得过去?不过按照上下文,还是“藉此”比较贴切。回来查字典,却没有查到有“藉此”这个词。

联想第一号体验中心的门前是BENQ的柜台,隔壁是HP、HP的隔壁是苹果店。联想体验店中的店员今后不叫店员了,叫做“体验顾问”。核心意思有点类似卖副食品的“先尝后买”。

这种体验中心店的概念不是最新的,建立这种模式也不是联想首创,不知道会不会对销售真的有大的帮助。反正北京机场AMD放在哪里的免费上网机器前,的确总有人上网试用,不过当天联想发布会现场,笔记本使用者中,超过70%的本本是ThinkPad

?

这是史蒂夫-沃德和联想中国区老总陈绍鹏的合影,照片标题应该是“IBM向左,联想向右”~~~这是因为现场拍照的人多,两个人不知道该往哪里看,出现了步调不一致。

发布会办得很成功。1:00钟结束后,大家前往昆山阳澄湖边上去吃大闸蟹,据说,就快吃不到了。车程将近2个小时,迷迷糊糊睡醒的时候,天地依旧是一片雾蒙蒙的灰白。到了湖边上,在一个叫做“蟹王兄”的酒楼吃大闸蟹,非常好吃。一对80元,买了带走的话一对60元。半月前在北京万龙舟海鲜馆,这样的螃蟹一只就要80元。

联想第一体验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