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5-10-28

王秦岱说:不排除收购唱片公司,游戏及影视公司。

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为了拓展上下游的领域。

在一个产业链中,一个企业的位置是靠最初的企业定位打拼出来的。但是稳住位置之后,自然会觊觎上下游企业的利润,向上下游方向拓展都很正常。前提是合理合法不要惹出类似中联软通和艺美软通那样的官司

王秦岱向上下游扩张的决心早已有之,仔细看来,华友世纪以前的服务有技术平台的开发出售、SP的全线业务,所以,今后的扩充更多地是网上游方向扩充。通常来讲,上游的利润与下游相比,能够更轻松地得到。不见得多国下游产业的利润,但在人工投入等方面肯定会少。

签约庞龙签约陈好,已经让王秦岱看到了巨大的利润,并且签约的效果也是华友世纪客户群所能接受、并且喜欢的。这更加坚定了他向上游扩张的决心。据传说,签约庞龙,为华友世纪挣了200万。

到底是不是转型,要看华友世纪向上跑多远。如果上游带来的利润今后超过了原来业务的利润,是不是可以称之为转型呢?

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王秦岱肯定会收购一家上游的、提供内容的公司。可惜我对唱片公司、影视公司不熟悉,不知道他具体会收购谁。不过我相信不久就会有答案。等待中。

大家熟悉的话,可以猜一猜。

2005-10-24

???张靓影成为华友世纪第一名签约歌手,还具有另一个重大意义,那就是华友世纪公司可能将要转型。

??? 华友世纪成立于1999年9月,是一家专业的电信增值服务内容提供商及综合软件开发商,一直致力于无线增值业务的内容应用及综合软件平台的开发、集成与服务。

??? 近年来,SP的日子并不好过,竞争也十分激烈。在前不久的互联网大会上,华友世纪董事长王秦岱曾表示:从长远来说,SP必须在上下游寻求突破,这个观点实际上大家早在去年底就一直在喊,必须有自己的渠道,必须有自己的营销优势,必须有自己的内容,SP是一定要突围的,从真正的CP和真正的运营商挤压SP的空间是早晚的事,但是会有一段时间,我的观点至少有一两年内他们需要慢慢地去了解,最大的可能是相互融合。

??? 从此次签约张靓影的事件,可以看出华友世纪已经不惜血本想要从传统SP的角色突围。在昨天华友世纪推出“万人迷”陈好单曲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华友世纪已经对外自称是“手机娱乐公司”。

转型,这个主意很大胆。能迅速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也有可能,TOM也来模仿?TOM也很有钱的。

2005-10-20

曾经的专业的IT的赛迪网现在被分类广告占领了,而且是在信息化频道的文章里,标题是《三大技术应用大会合为一体甲骨文上演三重奏》,左边的广告却是如下图:

赛迪网广告?

这就是传说中的精确定位的窄告?说明了赛迪网的读者群的需求如此?

2005-10-19

本文作者:回回

回回发来这个文章,让我帮着看看。后来他说发在任何媒体可能都不妥,愿借用本人blog来发这个文章

说到吴海军,就一个特点,狂。爱说狂语。特别是在一种场合下最爱说狂语,就是在媒体面前。吴海军的痛苦之处在于,他一直面对的是工科毕业生多、木鱼脑袋最严重的IT记者,大多数还是很理性的产品编辑、评测编辑。这可苦了老吴,同样的话要讲很多遍,台下的人才能共鸣,许多问题非要他彻底“点透”,媒体才开始醒悟到新闻点来了。现在吴海军的面前终于多了一种记者,娱记,那是因为李宇春。

据说老吴在超女总决赛后,只用了二十几个小时就把李宇春请来当代言人,据说当时想要请超女冠军当代言人的并不是神舟一个,只不过另外一些厂商还在掂量李宇春的fans和严重不喜欢李宇春的人究竟哪一个更多。也是,很多厂商肯定不愿意冒险把一个不少人眼里分不清性别的人拿来当代言人,犹豫中,神舟下手了。

当时有一个厂商还在不停的作宣传攻势,想要把自己和张靓影尽力的扯上关系,看样子”靓声靓影”肯定会成为这个厂商后面的广告语。但是神舟请完了冠军后,这个厂商的宣传攻势嘎然而止,估计谁也不愿意示弱去请第三名。请冠军还是请形象更好的张靓影,一切机会都在犹豫中化为了泡影,各种暗示表明,当时犹豫的厂商中,就有联想。

其实我前几天在深圳见到李宇春后,开始觉得她真得很适合联想,主要是她现在的派头适合。脸上挂着的是标准的只露两颗牙齿的微笑,玉葱纤指时不时向着呼喊声最大的方向小幅度挥动一下,又引起一片更大的轰动。话不多说一句,偶尔还要做沉思状,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会让你找不到任何毛病。这就是碗儿,这就是一个一个拇指累积起来的冠军。就像你因为某事询问联想员工的时候一样,得到的最多的回答肯定是”在内部没有一个正式口径的时候,我不方便说什么”,春春也是在没有得到经纪人许可的情况,不会越过雷池一步。甚至面对玉米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她也不会开金口唱一句,明白吗?人家现在是腕儿。

再大的腕儿也有过去,也有历史。联想同样有过去,有历史。创业不是一帆风顺,联想在新千年的那场风波,现在很少有人提起。形形色色的人在那场风波中,可能都留下了自己不同的回忆,可能是壮烈的,也可能悲痛的。而我在新千年的那场风波中,完全就是一个局外人,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在校园,但依然有几个人因为那场风波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中,一个是风波的主角倪光南,另一个是挑起、报道风波的蒋胜蓝。

我毕业后去了计算机世界集团,曾经见过蒋胜蓝,就像李宇春一样,我认识她,她不认识我,后来我也听说过、看到过她各种各样的事件,我觉得她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对于联想的历史也是一样,可能倪光南院士是联想从中科院独立以后,他们最不愿意提到的一个名字,而他恰恰出现在了神舟的发布会上

9月19日,神舟北大新品发布会。众多媒体的目光都被李宇春引走了,大家都忽视了坐在台上的一位老者,倪光南。他在会上对于神舟电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知道他对神舟进行这种高评价的时候,他是不是还在想着他曾经奋斗过的联想。如果不是因为过去的种种事件,他现在更多的应该出现在联想的发布会上,去评价联想的产品,而不是神舟。

倪光南的肯定对于吴海军来说,也许不仅仅是一个老专家、中科院院士的肯定,也许是一种对对手的示威。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联想一直都是神舟的假想敌。吴海军也不止一次的采用暗示的、公开的方式进行攻击。

??? 2003年的秋天,我躲在床上看到一篇报道笑了。神舟推出了四模式电脑,能当电脑、电视、DVD、录像机用,会上的宣传单中也暗示的比较了”某厂商”的双模式电脑,我当时就感觉我在用一台多牛的电脑呀,能上网、打游戏、写稿子、看DVD、看电视、暖手炉等等,只要你能想,百模式电脑真得不是梦想。真是直接超越了联想,直接进入了梦想,进入了胡思乱想,进入了冥思苦想。

“人类如果失去联想,我们还有神舟”,经典。

神舟好像在去年一段时间内也非常尊重过联想,吴海军曾经说过,”如果中国还剩下两个IT厂商,那么一个是联想一个是神舟”。但这一次好像他又放弃了这种尊重,在深圳,他直接拿出联想的笔记本和神舟的笔记本做起了对比,对比的结果不言而喻,但媒体的报道可能和他预期不太一样,甚至有点大相径庭,我的同行们看起来还是非常理性的。

??? 本来这种对比就没什么意义,你说我真得会去和潘长江比个高吗?和布什比说普通话吗?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两个笔记本在我眼里只是各有千秋,并且两个产品推出的时间也相差得太远,对比更无意义。有朋友问为啥联想不状告神舟或采取其它措施,答案应该是像很多新闻系老师说过的那样: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 神舟依旧会继续“吠”下去,联想还是会一如既往的”乖”下去。李宇春、倪光男;神舟、联想,一个比《大长今》还长的戏。

2005-10-14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答案基本是明显的。为了不让人抓住漏洞,答案应该是:不会完全吃掉,但最终的大头(人群以及总收入中的百分比),会被新浪拿走。???? 当然,也没准吕欣欣和邢博、李学凌会找合适的时机卖掉。

门户的力量在于人群,不怕进入的晚。这是张朝阳多次说过的一个理论。更何况还有进入得很早的Google。

想起来写这个是因为新浪(实录)和搜狐(实录)在同一天做了关于blog发展方向现状之类的研讨会。

论据:1、新浪目前每天blog的新注册人数在几千名左右。

2、新浪这样的门户有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贯穿用户的服务。Google的Gmail战略现在再也没人怀疑他的重要性了。

3、新浪有足够的工程师快速做出产品。方向性试探性的工作Google、吕欣欣、李学凌们会去做。

4、宣传推广的力度,新浪占绝对优势。

那么为啥是新浪而不是搜狐?目前看到的是新浪的blog比搜狐的好一些。两家目前对blog的重视度好像不一样。

其他一些想法,blog会继续积累,然后开始分类,一些是小众的(写个身边朋友看的),一些是为企业服务的,一些是仿媒体(或叫新媒体)的,不同的类别,对于页面的展现资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带来的利益、带来利益的方式、多少也是不一样的。

整体blog发展的这个产业链内,也会有上下游关系,利益的分配方式不会正比于人群数量段,等今后盈利模式逐渐多起来、清晰后,利益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重新分配。(基本产业链因素:平台方、内容提供方、渠道方、出钱方)

不写了,因为这个是公开的,并且几边都是朋友,言多要失。有兴趣的私下探讨吧。

2005-10-13

昨日的传闻说,CNET将购CSDN和ChinaUnix 结果年底公布。关于CSDN的这个事情,只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CSDN确实“在谈融资”,如果价钱合适,CSDN被收购的可能性很大。

我得到的消息是收购方不是CNET,而是另有其人,且已经早就不是讨价还价的阶段了。CSDN最早的开价大约是1000万美元。

这么多年来,CSDN的论坛一直比较火爆,恰恰到了今年符合了那个WEB2.0的概念,应该有个好的收成。

刘韧讲过,蒋涛有做杂志的情节,没想到却在网站上突破了。可谓有心栽花收获柳~~

2005-10-11

google中国联席CEO周绍宁要干什么?为啥google要选他?

周绍宁的资料很少。他曾经担任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关于ut的人,有文章是这样说得:陆弘亮是一位儒家君子,无私宽厚、言出如山,颇有大哥风范,同时他还是一位资本高手,成为UT斯达康发展的主心骨;吴鹰是一位睿智的大销售,他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对政府的关系处理游刃有余,同时由于技术背景出身,他对于市场更为敏感;周韶宁是一位好管家,办事缜密,常常强调“魔鬼就在细节”,同时性情坦诚耿直,虽然有可能对你大发脾气,但却并不记恨在心,颇有性情中人的味道;而黄晓庆在技术上很有天分,为UT斯达康的技术领先立下汗马功劳。

据了解周绍宁的人说,周绍宁是一个工作狂。号称UT斯达康的“拼命三郎”。周绍宁有自己的理论和梦想: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想,只是有人能实现而有人不能。”在简单介绍了公司情况后,周先生用这句话拉开了演讲《超越梦想》的序幕。周韶宁认为成功的定义是——对社会有所贡献,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出身和学历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重要的是个人经历和价值观。在主持面试时,他最喜欢问三个问题:“1.你运气好不好?2.成功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3.成功的五大要素是什么?”他认为,一个能够成功的人一定是有自信的人,他相信自己有好运。周韶宁总结了超越梦想所需的五个条件:1.每个人都是强者,要对自己有信心。2.必须具备成功的五大要素。3.环境造就人,要多结交良师益友。4.命运每天都在改变,要抓住机遇。5.一切靠自己努力.

周绍宁的特长偏电信运营。虽然是作技术出身的,但在ut的时候和电信运营商的夹道很多,有不错的人脉关系。google选用他,很可能是要?增强google与中移动、中电信、中联通、信产部等方面的合作。毕竟下一步,移动搜索市和大的一块市场。

周绍宁加盟google,让人明显感觉份量增加,有人说:相比之下李开复似乎只是一个PR tool

不过也有不服气的,周绍宁的一个老朋友说:google瞎了眼,请他去,还不如请我去。

2005-10-10

纸老虎发来一个链接,是今天刚刚建立的一个blog,关于北京一个中学的运动会的画面。利用新浪移动blog建立的彩信日记。

让我惊异的是新浪的社区触角已经进入了中学。很显然,这个blog一定是新浪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建立的。

直播台和新浪的广告板可以作证。

新浪blog肯下功夫去做中学生市场,胜过投放广告,是非常厉害的手段。跳开it小群体,blog才会显露真正的力量。

2005-10-04

陆新之让他手下来约这个稿子,正好赶上国庆节,想到从未写过什么东西给母亲看,欣然接受。

母亲教育二三事——润物细无声

文/牛角尖

母亲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孩子的童年,董事至小学最佳,最长能持续到初中毕业。

我的母亲说话从来不大声,可能是她不会。无论高兴与生气,不会体现在音量的大小,区别只在于是否有笑容在脸上。我印象比较深的、母亲对我的教育有三件事。

儿不嫌母丑 子不嫌家贫

当时是70年代初,各家的生活都不富裕。吃窝窝头、穿补丁衣服、手脚皴裂的孩子比比皆是。问题出在我另一个小伙伴,他们家是华侨,各项条件要好一些。一年级时一次去他们家玩,正好赶上人家家在吃饭,虽然也是稀饭馒头就咸菜,却额外有一瓶炼乳。那个孩子在蘸着炼乳吃馒头,他的父母并没有吃炼乳,想必是从国外带回来的也不多只给孩子吃。

我好奇地问,蘸着吃的那白糊糊的东西是什么?人家显然没有要我尝试的意思,并且也怕传出去受到“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批判,所以告诉我说:那是猪油。因为在这之前根本不知道有炼乳这回事,但见过炼制过的猪油,的确很相像,所以我就信了。

回到家后,就缠着母亲要猪油,要蘸着馒头吃。母亲听了很纳闷,问我从哪里想到的要蘸着猪油吃馒头?因为那样并不好吃。有猪油的话,用少许炸一下馒头片、哪怕是用猪油烘烤一下馒头,也远远比蘸着吃好吃许多倍。

我如实讲了看来和听来的事情。母亲并没有揭穿对方家长的谎言。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但来自这个故事的启迪却受用一生。其实,目前的爱国、爱岗、爱家、爱单位,以及团队精神,保密教育,跳槽前后对待原单位、新单位的态度等等,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去领会其精神。其中还包含有朴素的财富观:不是你的,就不用去乞求。

不要坐别人家的床

当时的居住环境都比较差,普通人家都没有现在的沙发,也没有客厅什么的。基本都是进门就能看见床。小朋友们互相串门去玩,家长们最发愁的就是孩子们往床上坐。本来一个个孩子都跟泥猴似的,做了人家的床肯定招人嫌。有一天,母亲比较争中的叫我到她跟前,严肃地叮嘱我:去别人家玩,不可以坐别人家的床。

同时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来母亲一定是因为我带小朋友回家来玩而倍受其累。因为母亲是十分爱干净的人,所以他想到了这个故事。单独讲故事怕我记不住,所以严格规定不许坐别人家的床。不过,这个故事对我的教育意义远远不止坐不坐床那么简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这许多年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早早懂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少碰了很多钉子,也让我能够在不同时期都拥有很多好朋友。简单的道理就是:你不替朋友考虑,怎么会有朋友呢?

上车、开门等等都要让女士优先

这个事情现代人都很理解了,但做得好,长期做得好的人并不多。在当时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因为当时即便坐公共汽车也是很拥挤的,不挤往往就坐不上去。其它如购物凭券,老老实实排队往往有券也买不到。

大约在3年级的时候,母亲也是专门地就这个问题教了我一次。没有很多的解释,也没有讲故事。只是告诉我要这样去做。后来,我在遇到这些与女性有争执的事情的时候,总会想起母亲的话,慢慢就形成了习惯。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绅士风度。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事情哦,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男孩来说非常重要。我看到现在很多男孩子找不到对象、不受女孩子喜欢的时候我就想,他们的母亲一定是缺了对他的这一刻的教育。有了这一课,有了这种绅士习惯,找不到爱你的mm那才叫奇怪。我那漂亮的老婆以及花丛任我行的本事,都是靠这个得来的。那个母亲会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找到好儿媳呢?那就从这个单项教育开始吧。(完)

2005-10-03